2025-10-17 11:56:23
来源: 无
光光的脑袋,淡淡的笑容,举着手机或操控着无人机,在村里、溪边、古楼、名人雕像前拍摄,没多久,一个生动的视频就出炉了。
近几年,一个取名“金华光头哥”的拍客,行走金华多个角落,拍摄了900多个视频,内容基本与本土人文历史、传统习俗相关。这名拍客叫王俊,今年49岁,住在婺城区琅琊镇。
王俊是婺城区琅琊镇浩仁村棠坑源自然村人,多年前到镇上做生意,妻子经营着一家超市,超市和白沙溪的直线距离不过几十米。
王俊爱好历史文化,跟随表哥做过婚礼摄像。2021年,他转型做一名拍客。金华历史底蕴深厚,他深入乡村,拍摄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寺平村的银娘祭月仪式、下伊村的保稻节,婺城区的码头、沙畈乡的红色文化,东阳卢宅的建筑,浦江江南第一家的孝义文化……他都拍过。
让王俊花两三个月成系列拍摄的,是白沙文化。每日从白沙溪边走过,他对这里早已充满感情。为了拍好这组作品,他提前搜集资料,请教相关研究人员,从深山里的卢文台隐居之地,一直拍到婺城区白龙桥镇临江村。“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有一条非常古老的小溪,名叫白沙溪,全长65公里,至今保留了一项有着19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即白沙溪三十六堰……”王俊自己拍摄,自己剪辑,自己配音,介绍了三十六堰的来历,以及溪边一些村落的发展演变,前后拍摄了15集。
第一集视频发布后,有网友留言:“很喜欢白沙溪,所以在婺城安了家。”“感谢你为传承白沙溪文化付出的努力。”“谢谢你的分享,我已在金华各县市探访古村古建近三周,希望有机会通过你的镜头多了解一些。”更有网友发出邀约:“我们村也在白沙溪边上,你快点来拍。”
还有热心的白沙溪文化研究者指出视频里的缺点,甚至送来书籍,王俊非常高兴:“拍摄之前,我对白沙溪的了解或许是一,但现在对它的了解变成了二。”
因为拍视频,王俊对金华本土文化越来越了解,对很多大姓的来历、迁徙能道出一二,还多了很多同样热爱本土文化的朋友。
小时候,王俊看过迎龙灯,对这一传统习俗非常感兴趣。转型做拍客不久,婺城区蒋堂镇前源村的一名网友邀请他去村里拍迎龙灯的视频,并做直播。在直播间,王俊发现人气不断上涨,有上千人涌了进来,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迎龙灯的盛况。王俊意识到,像他一样喜欢龙灯文化的,应该大有人在。
之后,哪个村庄迎龙灯,他就前往哪里拍摄。截至目前,除了磐安外,金华各县市的迎龙灯活动,王俊都拍过,由此掌握了各地龙灯文化的特色。东阳花园村的龙灯最长,有1000多桥,王俊操控无人机从龙头往龙尾飞,还没飞到龙尾,就失去了信号,龙灯实在太长了;婺城区塔石乡东店村的龙头相当古老,有300多年历史,金华一带的木雕龙头都可以保存很久;永康一带的龙头上挂满了小灯笼,将纸糊的龙头包围在中间……
时间长了,迎龙灯就找光头哥,成了各地的统一动作。正月里,迎龙灯活动比较密集,王俊有时一个晚上要赶3场。今年中秋节,婺城区罗店镇西吴联村迎龙灯,王俊赶去拍摄,有网友说:“看了你的迎龙灯视频,感觉又快过年了。”
迎龙灯活动的主办方,往往会赠送给王俊一个灯笼,他将灯笼放在店里。几十个灯笼挤挤挨挨地摆放在一起,不明就里的,还以为他家卖灯笼。
目前,王俊见过的龙灯有200多条,制作的迎龙灯视频超过130个。拍得多了,他产生了一个想法:金华的龙灯文化如此深厚,迎龙灯活动能否像英歌舞一样到外演出?他找人订做了一个龙头,想将这一想法变成现实,让金华的龙灯文化走得更远。
4年来,王俊还拍摄制作了不少名人故事,有沈约、李清照、唐仲友、郑刚中、北山四先生、施光南、艾青等。
在市区八咏公园,他侃侃而谈沈约与八咏楼的关联。在金华开发区秋滨街道王五元村,王俊在北山四先生之一王柏的墓前,介绍了其曾受聘于丽泽书院的故事。在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他讲述了施光南成长为人民音乐家的经过。
不光拍历史名人,王俊也拍普通人。近期,他将镜头对准了婺城区琅琊镇浩仁村——他的家乡。浩仁村下辖的里阳、棠坑源自然村的村民系淳安移民,几十年前,他们离开家乡,来到琅琊,靠勤劳奋斗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王俊走进村庄,走访80岁以上的老人,发现他们都还记得家乡的模样,有的说门前有棵桂花树,有的说村里有座祠堂,有的说还回到老家的山上采过茶叶,有的说从老家坐船来金华时遭遇大风在岸上停了一宿,更有老人凭借记忆画了村庄的地图——村口有座庙,还有一条小溪。“里阳这个名字,跨越山水,在两地扎了根。从淳安到金华,阳光依旧照耀着这个村庄,只是这阳光里啊,多了一份跨越山水的坚守,守着两个里阳的记忆,守着从千岛湖畔带来的坚韧,也守着在新土地上长出的希望。”王俊的解说,充满了温情。
人是土地上的风景,金华千百年来的灿烂文化、悠久习俗,由一代又一代人创造、传承下来,不管是耀眼的历史名人,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人,在王俊看来,都值得关注。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