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我市全面推行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模式

2025-10-09 11:09:27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吴晓

10月8日清晨,义乌市上溪镇白岩村村民蒋秀珍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顿时涌出。她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的水清甜透亮,泡茶都更香了。以前水一浑就担心,如今不管什么天气,水质都稳定。”这一变化,得益于村里供水站新安装的陶瓷膜处理设备——出水浊度从0.42NTU降至0.03NTU,提升超过10倍。

白岩村的改善是义乌市近年来推进农村饮用水提质升级行动的成果。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义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过去不少山村依赖天然水源,如今已率先实现“农村供水数字化接入率、膜处理工艺覆盖率、水质监测覆盖率”三个100%

在提质升级行动规划引领下,义乌着力构建“三网融合”的供水工程体系。一方面,扩建上溪、卫星等五大城镇水厂,提升城乡同质供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城市管网延伸和单村水站整合,将义乌全市单村联村水站从35座优化至29座,并同步完成302个村的村内管网改造。针对保留的点片状供水站,义乌创新采用“陶瓷膜”工艺,进一步保障水质。

在上溪镇余岭供水站,技术人员介绍道:“这个站点原水存在季节性藻类问题,新增气浮预处理和膜处理设施后,出水水质显著提高。”据统计,目前,义乌全市29座水站已全部完成技术升级。

长效管理机制是供水质量的关键。义乌建立“政府、部门、统管单位、镇街、村”五方责任体系,义乌市政府对单村供水工程提供高达90%的财政补助。义乌全市推行“专业统管”模式,由水务集团统一负责运营管护,组建专业队伍开展日常巡查、维护检测和应急抢修。

资金保障方面,义乌明确单村供水站提升市财政补助90%,平面管网及“一户一表”改造按市、镇街、村6:3:1比例分担。近两年投资超过4000万元,完成29个水站改造。资金到位,技术跟上,各村不再为饮水发愁。

在义乌市城乡供水管理平台上,屏幕实时显示各水厂水站运行数据。所有水站均配备高清摄像头、AI识别和在线监测设备,水量、水质、水压数据实时回传至农村供水数字化平台。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我们实现了从取水、制水到输水的全过程智能监控,异常情况可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如同为农村供水装上‘智慧大脑’。”

义乌试点的成功为金华全市推广“县级统管”提供了经验。据了解,目前,金华已落实9家县级统管单位,专管人员234人,协管人员286人,构建“专业统管+属地协管”责任体系。金东区、兰溪等地依托规模水厂设立服务网点,打造农村供水1-2小时服务圈,24小时热线即时响应诉求。

金华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金华市正以省级“浙水好喝”系统为基础,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贯通,金华全市千人以上水厂水质水量实时监测全覆盖,单村水站覆盖率达71%。下一步将出台《县域农村供水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推动统管机制标准化、数字化。

从义乌试点到金华全域,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正惠及更多村民。截至目前,金华市农村自来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一股股“幸福水”正润泽万千乡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