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6 22:57:22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26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倪晗 文/摄
6月25日召开的金华开发区第10次党工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开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意味着开发区人才工作将得到持续升级和优化。
近年来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开发区,已是市区的人才高地。此次为何又持续深化人才工作?接下来又将怎样吸引人才?
急驶在新征程中的开发区,有着全新的目标定位,创建“省高能级战略平台”。先看看近年来开发区人才工作的家底:已经积累包括诺贝尔创新研究院、川抗所、浙工大今飞研究院等在内的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集聚顶尖人才近20人。尤其今年招引高端人才和团队13个,为6家高新技术企业攻克“卡脖子”难题。
但是对标国内先进,开发区仍然亟待持续深化人才工作,让创新人才多多益善,便是提升在全国的人才能级,缩短与标兵的差距。全面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为抓手,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速创新资源汇聚,持续优化区域创新生态,以超常规举措构建全域创新体系,是开发区此次升级优化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因。
当前,开发区正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谋篇布局,对不同层次人才有着巨大的渴求。为此,开发区一是聚焦人才科技,依托平台优势集聚科技领军人才10名以上,硕士博士超800名,技能人才超2000名,大学生超10000名,着力形成与开发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人才体量。二是聚焦产业转型,全面构建“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的产业集群生态圈,做强主导产业, 培育主导产业人才。三是聚焦重大项目,重点引进浙江大学创新研究院、复旦大学医药研究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激活发展新动能,打造浙中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四是聚焦招大引强,通过高能级战略平台的打造,引进2个高校院所,10名以上省级人才的目标任务,同时力求在顶尖人才引进上完成突破。
有了明确目标,又有了精准定位,开发区将通过实施三大人才体系,四大人才工程,提升四大平台能级,优化人才生态。实施四大人才工程是针对人才“痛点”精准施策,分别面向四类群体:针对新生代企业家实施“金开后浪”传承工程,针对重点产业人才实施“金开工匠”支持工程,针对本土人才培育实施“金开英才”培育工程,针对乡村人才培养实施“乡土人才”振兴工程。
平台是人才能否留住的关键载体,也是科技创新的硬环境。依托开发区在外乡贤资源,打造金开乡贤承载平台。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中央创新城核心平台。在金华之心集成建设“人才智谷”,打造金开人才综合平台。充分运用招商招才中心,打造金开“飞地”创新平台。
让人才和企业更乐于在开发区“扎根”,则需要构筑人才生态。围绕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开展百榜助企“三服务”活动。围绕“人才码”、“项目申报”云窗等人才服务数字化改革,提供人才云端化服务。探索市场导向的人才评价,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实现多样化的引才服务,优化市场化引才路径。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旭辉在审议该议题时强调,要以数字化改革的理念、办法、手段,创新引才路径,加速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