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 12:39:48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20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吴璇 通讯员 王仁屿
一件破旧宽大的条纹POLO衫,外套着一件已起球的黄色垃圾分拣员黄马甲,微微驼着背,熟练地擦着几个垃圾桶。瘦弱是眼前这位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他就是王云庭,今年72岁了,老王人可好了,这个小区的人都认识他。”在何宅社区党委书记麻丽娟的指引下,记者在展望小区的垃圾投放站见到了这位人见人夸的小区“守门人”。
“谢谢”“好的”
口头禅背后的那份爱
“你今天的垃圾分类分得很好,谢谢了!”“这个厨余垃圾放在这里,谢谢!”……跟着老王在垃圾分类投放站旁站了一会,记者发现“谢谢”是他讲出的高频词汇。“居民在家把垃圾就分好类,能减轻我不少工作量,所以我要谢谢他们。”就这样简单朴实的一句,让记者第一次感受到了老王的淳朴。
王云庭是金东区澧浦镇人,“老王”是小区居民对他的称呼。十七年前,老王来到展望小区做保洁员。当时的小区只有业委会,没有物业,老王还“顺带”成了小区的一名保安。“你别骗我了,刚才你说的这个单元住户根本不姓曹,你还是把车停到别处去吧,这里真的不允许乱停车。”在小区守了近二十年大门,谁家姓什么、住几栋几单元几号、家里有几口人,车牌号等信息,老王心里一清二楚。展望小区是个开放式小区,共七个楼道60户人家146个常住人口,停车难是小区的“痛点”。“作为保安,不让外来车乱停进来一辆是我该做的。”老王说。
“老王,今天可能要下雨,有我的快递麻烦你帮我收一下。”“好的。”“老王,我家门前还有一袋垃圾没有带下来,麻烦你跑一趟。”“好的。”简单的“好的”二字,是老王的另一个口头禅。“居民有什么事,你好像都是有求必应?”“大家上班都挺忙,我一天到晚都在小区,有什么事就顺手干了。”就因为这样一句话,老王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洗把脸,吃点东西,拿上扫把开始打扫小区卫生。扫个把小时,到了早上6时,他会准时出现在垃圾投放点位。
四大员集一身
垃圾分类“老黄牛”
如今,老王身上多了两个“头衔”:小区垃圾点位的督导员、社区四级网格员。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老王干脆把家搬进了7平方米、离投放点只有一墙之隔的工具间住。为什么不住女儿家宽敞的房子而选择“蜗居”,老王说了两个字:好管。
原来,垃圾分类刚推行时,部分居民不按规定时间投放垃圾,会把垃圾直接丢在点位门口,甚至有人把垃圾丢在绿化带里。“我搬到垃圾房旁边住,看到乱扔垃圾就会及时处理。”在老王的努力下,小区乱扔垃圾的现象不见了。
当记者问起如何才能把垃圾投放点管好时,一直话语不多的老王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说着他总结的“三要诀”。一要再分类,把业主没有分好类的帮着再分类;二要勤清洗,垃圾清运后用洗衣粉把投放点和垃圾桶清洗干净;三要责任心,不能投放时间到了就“关门大吉”,对不按时投放的垃圾也要及时处理。要想投放点没有异味,清洗时要做到一扫二冲三拖四擦。即:先用扫把清扫,再水冲洗垃圾桶和地面,地面清洗干净后用拖把拖干水渍。“要把垃圾桶当作吃饭的碗来清洗擦干净,这样就不会有异味。”老王说。
“开始担心垃圾投放点会飘出异味,现在来看担心是多余的。老王做事认真,有他管着投放点,我们都放心。”小区业主杜萧波告诉记者,老王的一举一动也影响了部分居民的不良习惯。“看着老王这么勤快,我们不自觉配合的话,自己都脸红。”
“有老王看着小区,我很放心。”麻里娟说,小区哪个楼道灯不亮了、灭火器过期了,老王都会第一时间汇报给社区,能自己动手处理的,老王会动手处理好。“只要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说完这句,老王又忙着帮居民拿快递去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