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0 15:25:00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20日消息 记者 胡雅心
农时不等人,农业生产忙。历经一场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全国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开发区金西区块地处农村,各种依赖于农时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逐步展开,一派忙碌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农事:仲春时节采茶忙
“采茶主要采摘嫩叶,但注意不要把鱼叶带下来。”3月18日下午,在上境村茶叶种植户“茶农人家”简康家的茶园中,七八名阿姨一边在飞快地采摘茶叶,一边在拉家常。
简康家里种有十多亩黄金芽,二十来亩龙井四十三号茶和少量白茶。黄金芽氨基酸含量很高,口感偏甜,深受年轻人喜爱,而龙井四十三号茶由老龙井品种改良而来,是省内茶农喜欢种植的品种。
茶谚有云:“清明早,立夏迟,谷雨前后最适时。”简康告诉记者,采摘茶叶十分讲究季节,拖得时间越久品质会逐步降低,正所谓:“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他家准备抢在清明节前后完成春茶采摘。五天前,简康就已经雇人开始采摘茶叶,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三四十人在采茶,水平高的采茶女一天可以采摘五斤以上,一天内简康家最多可以收获200多斤新鲜茶叶。
一走进简康家的茶叶加工点,就闻到了一阵茶叶的清香,沁人心脾。茶叶采摘下来后,简康和家里人还要细细挑拣混入其中的老叶、茶叶籽,部分鱼叶,再将茶叶铺开在架子上,在鼓风机和电热丝的作用下让它慢慢失水。在现代化的设备下,这个过程只需要两至三个小时,最后再用家里的制茶设备,进行压扁和烘干两种不同工艺的茶叶加工,部分龙井茶简康自己动手,用手工在锅子里慢慢炒熟,制成手工龙井茶。
简康家的茶叶一般销往金华或者松阳的茶叶市场。上境村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来此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有时候也有客人会带点茶叶回去,这为简康家增添了额外的收入。“去年村里的游客很多,总体销量比较不错,龙井茶一般一亩茶园能赚到一万块钱左右。今年损失比较大,不过慢慢来吧,希望一切快点好起来。”简康说。
农旅:做好准备迎客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3月18日下午,在汤溪镇寺平村,已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来这里踏青春游,嬉嬉水、喂喂鱼、拍拍照……从3月7、8号左右,寺平村就开始迎来部分游客,以周末的亲子游、自驾游为主。“疫情防控期间在家里憋了太久了,趁着天气晴好,想和家人出来放松放松。”一名游客说。
寺和悦居是寺平村乃至开发区规模较大的高端民宿,去年11月民宿装修完毕。原本很多上海、宁波的游客预定了民宿,打算来寺平村过年,但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很多订单只能取消,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到目前为止,民宿还没有开业。我们还在观望,也在为开业作准备。”民宿老板费宏凯说。
寺平村是省级3A级景区,村两委也一直在为村里的旅游开业作准备。早在3月初,寺平村已经向开发区旅游局打报告,积极申请开业。除了寺和悦居,寺平村还有其他四五家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十五六家“家+”模式的民宿,村两委积极和开发区农旅局对接,为他们开业作指导。
村主任戴永彬介绍说,为了迎接游客的到来,寺平村一直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对全村及公共场所每天早晚进行两遍消毒;利用广播等设备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在导游室外设体温监测点位,为游客测量体温,做好登记;让本村导游为游客讲解疫情防疫注意事项;教村民使用健康码……
农情:争抢时间劳作忙
这段时间,上境村种粮大户刘松金和妻子刘群英每天忙着对自家的370多亩田地进行翻耕平整。
“种田非常注重季节性,错过了这个时节,不仅早稻产量受影响,连接下去的晚稻种植也会受影响。”刘群英说。受疫情影响,一轮翻耕的完成时间延迟了十几天。为了赶进度,夫妻俩加班加点,每天早上五点钟左右起床,吃完早饭马上赶到田间,晚上一直到天黑才回家。他家还专门雇了村里三四个人,帮着一起翻耕。
翻耕过后的泥土必须用水浸泡,由于上游种粮大户多,位于下游的上境村时常会遇到水渠缺水的情况。刘松金和妻子还要跑到上游的厚大村、丰边村等,用水泥袋减少水渠的分流,增加流经上境村的水流量。
上个星期,第一轮翻耕结束,3月18日开始进行第二轮。刘群英说,他们现在不敢休息,等二轮翻耕后,再隔一段时间还要挖沟渠,进行人工疏通,给水稻种植预留空间,在清明节前完成播种任务。
为了帮助农户应对疫情,开发区农旅局也想了不少办法,下发《关于执行抓好农业生产的五条意见》,为农户制作“一户一档”和“白名单”,询问他们是否有实际困难,对接合作社为农户运来种子。在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刘松金家申报的3吨种子很快到位了。
寺平村敦高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戴敦高这几天也忙得不可开交。他家承包了100多亩鱼塘,主要养殖鲫鱼和鮰鱼。原本,年前是捞鱼、卖鱼的好时节,他的鱼价格高,质量好,早就和杭州一些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为他们提供年货。但受疫情影响,道路全部封闭,成鱼无法运送出去,本该补充的鱼苗也未投放。目前,他家鱼塘里还有成鱼14万斤。
这几天,戴敦高在抢时间捞鱼,上个星期还投放了鱼苗,现在他家每天都有五六车鱼运送出去。 “冬天气温低,病毒少,鱼苗投放进去不容易生病,现在投放鱼苗的损耗已经超过20%,但是不投放损耗更大。”此外,他还在积极谋划高密度生态养殖,对接企业尽快安装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系统。
“我们努力一把,相信总会渡过这一难关的。”戴敦高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手记: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金西大地上,无数劳动者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他们在与时间赛跑。种粮大户们忙着翻耕平整土地,为早稻种植作准备;蔬菜种植户们在谋划着新一轮的种植;红叶石楠等观赏性植物被一棵棵栽种;茶农们正值采茶的好时节……疫情的声势渐弱,广袤的金西热土上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