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金东   正文

一名金东菜农的“两手硬 两战赢”

2020-03-12 10:48:14

来源: 无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9日消息 报道组 戴翠雯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不少蔬菜种植户遭遇共同的问题:大棚里的蔬菜,不摘就会老,摘了没处卖;大棚搭建的材料以及蔬菜的生长需要的药、肥如何采购;蔬菜价格下跌,采购商不见踪影,销路在何方……
  为详细了解疫情下普通菜农的生产生活情况,记者来到江东镇芦村,找到有着20多年种植经验的村民王光元,了解他疫情发生以来的经历。
  白天战“疫”  晚上摘菜

  “您好,这边量一下体温。”见到王光元时,他正在芦村村口执勤。头戴口罩、手拿额温枪的他,一边引导来往车辆,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下检查结果。“蔬菜大棚的农活大部分在晚上和凌晨,白天相对空闲,疫情当前,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希望能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原来,蔬菜种植之余,王光元主动成为村口卡点的志愿者,帮助减轻村里的疫情防控压力。
  说起疫情对自己的影响,王光元觉得最大的影响就是价格和销路。“春节本来是蔬菜最畅销的时候,我种了2亩莴笋,按照以前,收购价每公斤在4元左右,今年价格却打了对折,甚至更低。而且,以前永康那边的蔬菜采购商都会到村里来收购,今年也看不到了,大家都得自己去找销路。”
  蔬菜怎么卖?在疫情刚刚开始的阶段,各地交通管控是最严的时候。王光元的蔬菜销售主要依靠政府和公益平台。“那会儿农业部门会帮忙协调,村干部会带着蔬菜销售到其它需要的村庄和社区。由于疫情影响,最需要蔬菜的就是市区各个社区了。”王光元说,借助金东益农信息中心、移动超市直通车等媒介,通过村干部和社区业委会干部联系沟通,他种植的蔬菜顺利进入百姓餐桌。
  另一方面,王光元自己也主动联系了金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寻找更多途径解决蔬菜销售难题。“我现在已经和一个菜贩建立了联系,每天的蔬菜可以直接运到市场卖给对方。”王光元说,他和老伴两个人每天晚上收割蔬菜,凌晨他再运送到市场,空余时间在村口卡点当志愿者,生活充实有序。
  配合检查 打开销路

  销路解决了,蔬菜运送还得经过层层关卡。
  2月24日清晨5时,王光元已经全副武装好了。“口罩是必须要戴的,最近收获的主要是莴笋,每天运送的量大约为500斤。”王光元说,蔬菜都是晚上收割,半夜装车,绝对新鲜。
  出发前,王光元的妻子取出专为此次疫情防控购买的耳温枪,为他测量体温。“36.7摄氏度,没问题,路上注意安全呀。”妻子收起耳温枪,叮嘱一句,便准备睡个回笼觉。王光元点点头,发动汽车,载着希望出发。“我得保证自己健康,才能出门,这也是为其他人负责。”他笑着说。
  前往农批市场的路上,王光元经过多个卡点,每一次检查他都非常配合。“我也做过卡点志愿者,知道他们不容易,24小时值班,只为大家的安全健康,我们能做的就是配合他们工作,尽量少添点麻烦。”远远看见执勤卡点微弱的灯光,王光元就是提前降下车窗,减速慢行。
  “市场这边不仅要登记更详细的信息,还坚持消毒,保证舌尖上的安全。”进入市场,王光元直截了当找到对接的菜贩,双方隔着距离寒暄几句,交接了蔬菜,便匆匆踏上回家路。在整个农批市场,像王光元这样的不在少数,市场也少了往日的喧嚣,大家全都戴着口罩,安安静静忙着自己的活。“这样的场景还真有点感慨,我是个粗人,说不出什么文艺的话,但是还真怀念以前的热闹。”王光元说。
  曙光已现 新菜萌芽


  前不久,金东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截至目前,全区甚至全市依然没有新增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情态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也正在加快恢复。
  对于王光元而言,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农药、肥料和大棚薄膜等物资可以在就近的农资店购买到了,他去年预定的菜苗也如约送到家门口。“新一茬蔬菜准备种植苦瓜、番茄和葫芦瓜,大约2亩左右。”王光元的大棚距离他家约一公里,近段时间天气回暖,正是春耕好时节,他和妻子两个人忙碌了不少。
  “之前我们也很担心,怕耽误播种的时间,也担心蔬菜营养与水分不足,影响下次收获。”王光元说,大棚的塑料薄膜是蔬菜种植的法宝,虽然已经覆盖上,但是他依然担心破损没处更换,眼看疫情一步步好转,生产生活逐步恢复,他也恢复了对未来的憧憬。新一批蔬菜现在已经稳稳扎根,水源灌溉依靠自动灌溉设备,预计在5月份可以收获,“期待到时候已经恢复正常,大家平平安安,蔬菜也能卖个好价钱。”王光元看着大棚蔬菜,仿佛看到了不久的未来收获的场景。
  像王光元一样,疫情下的普通菜农既为同胞揪心,又为田间的作物而苦恼。但是疫情不能阻止菜农播下希望的种子,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近在眼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