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浦江   正文

浦江企业复工复产占先机

2020-03-05 16:42:31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5日消息  记者 方令航 文/摄

  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假期后,各行各业陆续复苏。记者近期在走访中发现,有的企业主面对困境满脸愁容,有的企业却逆势而上,凭借科技力量加速前进,在地方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疫情之下浦江众多企业不曾停止创新的脚步,他们坦言:“有政府的全力支持,办法总比困难多”。

  困难没想象的那么大

  由于防疫措施准备得当,人员有序返浦,开工复工形势比想象中的好多了。“年前的订单等着交货,好几个急活要尽快安排人,可是现在劳动力还是跟不上。”在采访中记者依旧听到了不少这样的“诉苦”,同样面临工人紧缺、防疫任务重等压力,有的企业因为未雨绸缪,打了一场有备之战。

  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年后首批复产企业,这是一家以电子器材制造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科技就是最大的生产力,提前布局才能占据先机,三思光电近年来加大机器换人力度降低人工成本,去年投入近60余万元建成机器换人装配生产线。在新冠肺炎疫情后人工缺少的形势下,自动化生产线发挥出了优势,现在这里早已是一片忙碌场景,装配车间内从打胶、装像素、装PCP、焊接到成品,半自动模块组装线有条不紊地工作,整个装配流程一气呵成。

  三思光电在组织员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机器换人”加速了复工复产。“整个装配过程工人从原来的26人减少到现在的3人,接下来我们将再复制两条半自动模块组装线,把精简下来的员工充实到其他车间去,加紧赶制因疫情延误的订单,力争产量翻番,全年产值争取从去年的2.9亿元增长到6亿元。”随着年后生产的全面恢复,该公司40%的生产环节实现智能化,三思光电董事长陈必寿对完成今年的目标很有信心。

  政策比想象的给力

  年后市场端还未恢复,原材料端也不能保证及时供应,加上员工防疫的各种困难,企业一旦开门就面临税款缴纳、电费水费、员工防疫等一系列问题。当一些企业还在犹豫时,浦江德工精密机械的产能却已恢复了95%以上,员工返岗率也达到90%以上,进出货渠道基本恢复正常。“去年我们投入1600万元对机器进行升级,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技术工人还有部分未到位,但是我们的产能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县里有很好的科技扶持政策,今年我们还要再加大技改的力度。”浦江德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书家算起技改投入账显得非常自豪,根据财政补贴测算,该企业今年可以享受300万元左右的技改补贴。

  浦江锶颖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通过高温熔化水晶废料,制作水晶加工坯料,产品供给全县四个园区的水晶加工企业。因为今年的的疫情,企业库存多资金周转难。浦江农商银行及时发放50万元抗疫贷,目前130余名员工已全部上岗,并在近期上马第二条生产线,日产值将增加20万元。浦江政府部门的“4+2”联心服务团不仅做好防疫政策宣传,每一次上门还带着“任务”,针对企业“痛点”和“难点”开展服务,增强企业复工复产的积极性和信心。

  根据上级新下达的稳岗返还社会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返还1-3个月社会保险费,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可返还2019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按至少返还一个月社保费测算,该政策将惠及浦江县4820家企业,返还5000万元左右,如恒昌集团有限公司据此可享受社保费返还和阶段性减免近200万元。“4+2”服务团通过讲解和发放“企业政策明白卡”,让企业主更好地了解外地务工人员返岗补贴、企业复工电费奖励政策、隔离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用好、用足财政政策。

  未来有挑战更有希望

  走进浦江开发区东洲水晶的生产车间,这里没有传统水晶生产的脏乱差,呈现的是清洁环保、自动高效的新面貌。2017年东洲水晶以浦江水晶行业整治提升为契机,投入600余万元,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机器换人”,实现了从纯手工打磨到智能化切割的转变。

  “我们的切割打磨车间共16组自动化切割打磨机器,1个工人能照看2组机器,原本需要50多人的车间,如今10个工人就够了。现在我们员工到位率75%,但是复产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东洲水晶董事长王淑东介绍说,机器换人不仅使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双提升,还提高了操作环节的安全性,在产品品质大幅提升的同时,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东洲水晶一方面凭借机器换人催生高品质高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生产饰品配件到成品的扩展,产品远销意大利、韩国和中东等地。“科技研发的脚步我们从没有停歇,企业努力实现从下游工序到成品的全自动化工艺。”王淑东信心满满。

  “我们共谋商机的热情没有被阻断,一起共创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在浙江绗缝协会副会长、浙江嘉泰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新蓝看来,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对企业既是冲击也是检验。关键时刻政府的全力帮扶加上企业的技术改造,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疫情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会,只有不断适应社会变化挑战,才能脱颖而出。

  3月4日,中国水晶产业园已经恢复往日有序的供销状态。


  采访札记

  县域经济的基础命脉是制造业,企业未来比拼的是科技创新,我们看到很多新技术、新应用,在疫情之下加快了研发进程。而“三服务送上门”正是倒逼政府部门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实现行政改革、管理创新和效能提高;就是把“关口前移,服务跟进”,部门不能等着企业来跑,而要下基层做好事前服务。

  作为正在发力起步、奋力崛起的浦江,其实短板还有不少,软实力还有欠缺,实现产业整体全面发展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因此这次全面复工复产中的起跑之势,更体现出“保持定力、善谋善为”的总体思路和依据。“站在未来看现在”——以发展的眼光、创新性的办法开拓浦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局面,才能解决当下面临的各类问题。这正是浦江“信心满满、动力倍增”的氛围中,县委县政府清晰判断并精准把握“浦江所处历史阶段”的一个佐证。

  浦江已经梳理了48个重点招商项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推介。一个角度的转换,逻辑完全打通,浦江加大水晶、挂锁和绗缝等传统产业科技化改造、集群化培育力度,同时加速进军高端装备、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前沿产业,以发挥继发优势,有利于浦江在工业经济相对体量小、总量小的现状下,集合优势资源实现有效突破。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3月2日浦江县52个重点项目(工程)全部复工,原有优势产业与全新重点项目形成当前与长远的持续经济攀升,梯度推进使浦江工业经济发展的投入更加聚焦,永豪光电、星之佑科技和杭机磨床智能制造等一批项目让地方工业经济更具可持续生命力。城市发展与工业提升是经济社会前进的两条腿,相互迈进才能行稳走远。从这个层面去看复工复产,就会发现其中非常迫切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经济园区车间开工到街头巷尾的小店开业,从党员干部到工人村民的跃跃欲试,展示着所有浦江人热切期盼疫后快速发展的信念与激情,浦江的发展逻辑已经理清,蓝图已经绘就,人还不能聚会,心却早已凝成团队。梦想的实现,需要每一个新老浦江人为之努力。逾越漫长的冬季,创新的种子悄然在丰安大地播撒,浦江产业发展新的春天令人期待。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