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19:47:43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2月13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 通讯员 段闪闪
正月初二飞往湖北襄阳,正月初六驶向湖北随州,春节前一个月,东阳市中医院两名湖北姑娘李冰陈、杨丹丹早早地买好了回家的票。告别家乡一年了,她们盼着与亲人团聚。然而,新冠肺炎疫情赶在了春节前。
除夕那天,李冰陈、杨丹丹都接到了护士长张庆丽召集增援的电话。东阳抗“疫”一线人手不足,需要有相关经验的医护人员顶上。若有战,召必回!没有犹豫,她们都决定退票,奔赴抗“疫”前线。

这对湖北“姐妹花”都是东阳市中医院ICU护士,二十七八岁,未婚,年富力强,工龄7年以上,长期在ICU岗位任职,工作能力强。她们先后来到了东阳第二医疗救治点(原广福医院)留观病房,回家的行囊变成了战“疫”的装备。
起初,由于人员紧张,李冰陈、杨丹丹一天上班12个小时,有时连续值三四个夜班。12个小时闷在笨重的防护服里,轮流吃饭,没有午休,她们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丝毫不敢懈怠。
与第二医疗救治点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李冰陈、杨丹丹练就了不喝水、能憋尿的“基本功”。每天早餐后就不喝水,上班时全副武装,出汗多,不补水,因此,下班后,她们会“豪饮如长虹”,一口气喝两杯水。

李冰陈(左)、杨丹丹(右)
除了工作强度高,她们还需承受心理压力。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起初,两人都觉得有点慌。她们会默默给自己加油打气,“稳扎稳打,你可以的”。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两人工作越来越上手,底气越来越足,逐渐做到了“以平常心上班”。
在这样的岗位上,怕吗?对于这个问题,如今杨丹丹可以自信地回答,有活在面前,只想着把活干好,心里没有一个“怕”字。
这样的日子,苦吗?李冰陈、杨丹丹几乎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早就习惯了,保持平常心就不觉得苦。
到战“疫”一线前,李冰陈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父母叮嘱了两句话:保护好自己,有时间给家里回个视频(通话)。但进入第二医疗救治点后,整整一个星期,父母都没收到女儿的消息。对此,李冰陈说:“最开始的那几天,是最难也是最忙的时候,人手不够,物资也紧张,还处于熟悉摸索的过程,我不想让父母跟着瞎担心。”

好在,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东阳市中医院、东阳第二医疗救治点的同事们既是战友也是家人。元宵节那天,张庆丽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送到东阳第二医疗救治点。此外,该院医务科副主任韦林强等人多次送来防感茶,让一线医护人员加强健康防护。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