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开发区   正文

【身边的战“疫”|金开有担当】陈伟国:守护一方百姓是我们的职责

2020-02-11 11:18:31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2月11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胡雅心

  从年前至今,洋埠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伟国已经有一个多月时间没有休过假了。医护工作者本就工作繁忙,自启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陈伟国更是忙得把医院当成了家,平均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

  年前,在陈伟国的带领下,洋埠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就已经统一思想,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部署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卫生院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全体党员积极响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在防控工作的各个岗位上。

  实施交通要道通行车辆和人员管控,是遏制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根据上级要求,开发区路口卡点工作小组在315省道洋埠与龙游交界口设立疫情防控监测点位。从1月24日起,洋埠镇卫生院派遣30名医护人员轮流到监测点值守,负责外来人员的体温监测。陈伟国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5人为一组,每组值守5个小时。

  值守之初,监测点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正月初一那天晚上轮到陈伟国值班,他和同事们在冷风中一站就是半天,保障整支队伍安全开展工作。一天时间,工作人员就劝返了外地车252辆,外来人员387人。“虽然累点苦点,但为了金西这一方百姓,我们的辛苦是值得的。”陈伟国说。

  白天,陈伟国还要到发热门诊值班6个小时。为了更好应对疫情,洋埠镇卫生院将原先的放射科室辟为发热门诊诊室,还设有医患双通道、留观输液室。在医院门口进行预检门诊,发现体温异常的本地人,则送到发热门诊进一步观察治疗。

  正月初一前后,来发热门诊看病的人很多,平均每天十五六个。随着疫情形势陡然严峻,不少患者人心惶惶。为此,陈伟国总是仔细为他们诊治,并进行耐心宣教。下肖村一位村民胸闷气闭,疑心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来到洋埠卫生院就诊。陈伟国得知情况后,耐心告诉她,她和家人都呆在家里,不会无缘无故得病,还让她吸了会儿氧气。在陈伟国的安慰下,该村民感觉好多了。

  在发热门诊坐诊需要穿连体防护服,还要戴好护目镜、口罩和医用帽子,感觉非常闷,有时候皮肤都勒红了。陈伟国戴着眼镜,经常起雾,非常不方便。更难受的是,穿着防护服上厕所不方便,陈伟国只好尽量少喝水,再加上还要跟患者宣讲,值完班后经常口干舌燥。他只好让自己忙起来,忘记身体上的不适。

  除了监测点和发热门诊,其余时间陈伟国基本都在坐门诊。他是远近闻名的“B超小神眼”,来自周边县市,甚至上海、杭州都有人找他做B超,平时平均每天有100多人。陈伟国说,过年期间,胆囊结石、腹痛的病人特别多,现在平均每天有20多人来看病。为了不让病人等待,陈伟国总是坚持把病人看完才去吃饭,经常到了下午一点钟左右才吃上午饭。“我自己辛苦点没关系,不能让病人白跑一趟。”陈伟国说。

  此外,他还要配合政府部门,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他是洋埠和青阳洪两个村的责任医生,亲自给这两个村的居家隔离人员送去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宣传防控知识。

  由于平时工作太忙,陈伟国都住在卫生院的员工宿舍。2002年他在金华买了房子,可只住过两晚,一次是搬新家,一次是陪女儿高考。除夕那天,他和几名值班人员在食堂每人炒了个菜,就当吃了年夜饭。“守护一方百姓是我们的职责,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陈伟国笑着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