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东阳   正文

身边的战“疫”‖对疫情感到焦虑、愤怒、失眠?请看这份心理健康维护指南

2020-02-04 14:36:12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2月4日消息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少普通民众会出现恐慌、焦虑、紧张、无助、愤怒、失眠等不良心理状况。疫情当前,人们的积极心态对自身健康和疫情防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金华日报社东阳分社与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联合推出心理疏导指南,涉及六个群体,由东阳职教中心东技校区学习服务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巧兰给广大群众提供金点子,携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金巧兰,东阳职教中心东技校区学习服务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


一、隔离人员

    对普通人来讲,隔离不是常见的状况,面对突如其来的人身自由限制,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慌张和不知所措。我们能为隔离人员做些什么?

  1、共情。在电话里倾听他们的负面情绪与感受,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真的被陪伴、被支持、被理解。

  2、分享。可以讲讲自己最近的心情,但要记得我们的目的是与他们建立情感连接,而非自己一直倒苦水。

  3、提供资源。除了食品、衣物等基本需求,提供书单、音乐list或电影等资源,让他们能够充实精神需求。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帮隔离人员改善心情,甚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那么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和干预。

二、普通民众

    面对疫情,普通民众大多会出现如下心态: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这是人体的一种正常反应和自我保护模式,在适度“应激”的模式下,我们会自觉采取防护措施。但如果担忧、恐惧等消极情绪持续发展,会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愤怒和恐惧的情绪会让人做出不理性的应对行为。我们该如何调试自己的心态?

  1.不过度关注疫情,降低情绪的易感性。选择权威信息渠道,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特别是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

  2.主动关注积极信息,缓解消极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我们抵抗病毒侵袭的免疫力,我们更要关注积极信息,关注疫苗的研制进度、不断增加的治愈人数、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抗击病毒的感人事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振奋人心的报道。

  3.多和家人、朋友交流互动,寻求社会支持。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保障,也是困难时期的重要支持。一家人要一起说说话,一起玩游戏,一起看电视剧,一起进厨房,真切感受家的温暖,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朋友聊天。

  4.学会放松自己。试着用正念或冥想的方法放松自己,这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恐慌。具体做法是,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数呼吸的次数,以20次为一个阶段,每天坚持10~20分钟就有益身心。

三、儿童

    儿童是危机事件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面对疫情,家长应及时采取措施稳定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要尽量做到:

  1.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积极的信念。当家长镇定地、自信地应对灾难时,可以给儿童提供最好的支持;家长给孩子示范面对疫情的正确应对方式,帮助儿童树立乐观、希望、战胜困难的信心。

  2、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有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护孩子的安全感。建议家长将无处释放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花在亲子活动中,通过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将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美好体验。

  3、合理解释疫情相关知识。用孩子可以听得懂的方式来讲解必要的信息,利用一些绘本等资源帮助孩子理解。要注意传递积极乐观的信念,告知孩子我们已经为防疫所做的努力,并对此充满信心。

  4、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当孩子出现一些对疫情的紧张、对他人的同情、对生活计划被打破的不满等情绪时,可以利用游戏、绘画等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无论在什么时候,倾听孩子的表达都是一种有效的支持方式。

四、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较其他人群抵抗力弱、免疫力差,更易受病毒感染,尤其是那些独自一人生活或孤立于朋友和家人之外的老年人。如何缓解老年人的焦虑?

  1.加强老年人自我调节能力。可在家里通过电话、微信聊天,以及书法、绘画等有利于稳定心理健康和情绪的恢复活动,舒缓心情。

  2、发挥老年人作用。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请老年人给子孙后辈讲人生故事,在注重文化传承上凸显老年人的人生价值。

  3、社会支持系统保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成员持续提供口头安慰使其放心;了解老年人需要,确保医疗和物品援助,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

五、孕产妇

    考虑到自己的健康关系到宝宝的安全,孕产妇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恐惧、紧张、失眠、警觉性增高以及胸闷、心慌、出汗、头晕躯体不适(检查无异常)等,其实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1.正视心理变化,接纳情绪。学会接纳自己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正常反应,告诉自己“这是人类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这种反应也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帮助我们渡过危机,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防护”。

  2.养成健康习惯,丰富日常活动。均衡合理膳食、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可以做一个每日清单(to do list),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学习分娩、育儿、预防产后抑郁等方面的知识,和丈夫一起探讨宝宝出生后的养育问题,当然也可以在家里适度追剧、看电影、进行室内运动等,以增强生活的掌控感。

  3.练习放松训练,调节情绪。当感到紧张、恐慌时,可通过放松训练缓解情绪,比如调整呼吸(深而缓的呼吸)、冥想、肌肉放松等方法。

    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腹式呼吸:

①先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坐着或躺着都行。

②把手放在肚子上,慢慢地深吸一口气(持续大约3~4秒),感受肚子在我们吸气时慢慢鼓起来。

③专注地慢慢呼出这口气(持续大约3~4秒),让腹部慢慢回缩。

④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感到情绪缓解。

  4.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家人要重视和关心孕妇心理变化,尤其是丈夫要耐心倾听妻子的恐惧和担忧,给予正常化的反馈,如“你的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你对孩子健康的担忧是正常的,我很理解你,大家都会这样”,鼓励妻子倾诉烦恼,言行要更加体贴、关爱、温情。

六、学生

    学校因为疫情延迟开学,有的学生一方面感到开心,可以多玩几天,但另一方面也对学业压力感到焦虑。爱玩爱自由是人类的天性,学生要允许自己好好享受在家的休息时光,同时也要做好“假期有限”的准备。建议:

  1.坚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适当运动,增加身体活力,提高抵抗力,排解抑郁心情。

  2.设定小目标,给自己列一个计划表,丰富当下的生活,和无所事事说再见。

  3.利用网络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督,例如进行自习直播,同学间利用朋友圈打卡的方式互相监督等。

  4.和好朋友们电话聊天,分享一些有趣的笑话或经历;和父母一起活动,做家务、整理房间、看电影、聊天、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相关知识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