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3 16:07:23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2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俞萍 吴璇/文 吴璇/摄
红枣、莲子、桂圆、红豆……今天的金华城里,飘着浓浓的腊八粥香。开发区的各个街道社区、公益组织、爱心单位,也纷纷组织志愿者熬粥施粥,以善意、温柔、热忱、专注等为原料,用文火慢熬出了一锅锅甜糯温暖的好粥,在2020年新年这个尚有些清冷的早晨,温暖了市民的胃和心。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究竟哪个真,哪个假,我们暂且放在一边。腊八节怎么过?吃腊八粥肯定是这一天的重头戏。大米、小米、糯米、紫米、红豆、红枣、花生……一碗之内,乾坤无限,在寒冷的冬夜暖意十足,同时也寓意着和谐团圆。
传统的腊八节有哪些习俗?咱们金华人又有哪些过节讲究?不妨听一听他们怎么说。
扫尘、喝粥是重头戏
胡阿荣土生土长的汤溪人,也是一名教师,退休后一直待在寺平村里,对金西的感情十分深厚。“以前的人都比较穷,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视,普通人家很少自己煮腊八粥喝,都是一些大的寺庙里才会有腊八粥送。”胡阿荣告诉记者,以前善男信女总会在腊八节去寺庙送粥,把它当做是一种积善行德。
目睹热闹现场的胡阿荣还当场写下了一首《腊八吟》:霞坠古寺鹊翘嘹,乞春腊月望拱桥。漂漂落叶当梅朵,碌碌红尘托旰霄。淘豆熬粥兼夜煮,对天沽酒对愁聊。流虹绕渚恩泽厚,揝缕春光给柳条。
翻开《汤溪县志》,并没有找到关于腊八节习俗专门的记录,但可从元旦和农历十二月的相关描述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元旦设香烛齐筵拜天地祇祖先卑幼为尊长……是曰不借火不汲井不扫地不杀生。”从这段描述可知,在元旦期间,传统汤溪人应祭拜祖先,且不可以打井、扫地和杀生。“十二月以单日洁除屋宇曰挡尘,二十四日……”由此可见,农历十二月的日常活动以打扫屋子为主,意为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以前有个说法是过午不食粥。”在南苑社区的送粥点,居民王阿姨向记者讲起了她所知道的腊八禁忌。“我奶奶在世的时候,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熬制腊八粥,但一定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就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送得越多,福分也就越多。”王阿姨说:“那个年代大家都想讨个好彩头,早食粥意味着来年粮食早收。”
“团圆、温暖”是大主题
腊八节,市民借喝粥祈福,是一种传统文化。传统民俗有一个特征,就是与时俱进的变异性,会跟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但总的来说,中国民俗传统离不开“团圆”这个大主题,无论是八月十五、元宵节还是春节、重阳节等,都有浓厚的“团圆、温暖”意味。就像现在,大家并非仅仅为了一碗腊八粥,更多是亲人团聚、共话家常、平安吉祥的期盼,是对生活的敬畏,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这是不变的。
网友“彼岸花开”表示:开发区是个很温暖的城市,有一年回家正好是腊八节,早饭也没吃,饥肠辘辘要去赶车,结果小区门口有腊八粥送,他们用塑料小碗盛了粥分给每一个人,那碗香甜的腊八粥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一直都记得。
网友“无与伦比”表示:二零二零工作首日,上班路上看到不少送粥点,没想到一到公司还有腊八粥,那就希望新的一年事事“粥”全、事事“粥”到。大家一起加油!
网友“嗨皮小佳”表示:往年腊八节,都是喝老妈熬的或者外面买的,如今搬进了湖海塘的新家,我自己熬了腊八粥,希望给家人带来好运。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