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19:20:38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13日消息 记者 胡哲南 通讯员 苏雄伟 项燕琦 /文 邓鹏/摄
核心提示
12月9日—12日,由民政部主办的首届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讲习班在我市东阳开班,来自民政部相关司、各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负责人、全国各地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主要负责人等100多人齐聚一堂,交流推广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经验,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副司长刘汉权、省民政厅厅长王剑侯、副市长陶叶萍、市民政局局长丁进跃等出席开班式。
作为浙江内陆城市,金华不沿边、不靠海,但缘何首届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讲习班会花落金华?金华靠什么、凭什么能吸引全国目光?记者通过仔细梳理,发现了其背后不得不说的秘密。
金华样本
我市以行政村规模调整为契机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首届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讲习班缘何花落我市?背后是我市在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年来,我市以行政村规模调整为契机,积极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我市原有行政村4457个,占全省总量的六分之一。其中,我市行政村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从2018年10月开始,我市集中2个多月时间,全力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全市行政村数量从4457个减少至2865个,调减率达35.7%。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更是我市在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上付出的汗水。
近年来,我市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集聚相关产业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使调整后的农村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发展空间更大、基层组织战斗力更强,为我市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改善基层治理、强化基层政权夯实了基础。
特色一:因地制宜 着眼长远谋调整
我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更好地促进辖区人口、资源、土地、产业的优化配置出发,从有利于加速全市农村异地转移、土地流转和危旧房改造出发,从推动资源融合,推动农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出发谋调整。
其中,按照“地域相近、人文相通、血缘相亲、产业相融”原则科学拟定并村方案,具有文化旅游、农业观光、专业市场、特色小镇等发展优势的,采用“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等方式做大做强;属地质灾害隐患村、水库搬迁移民村、下山脱贫村、人口“空心”村、党组织长期涣散村列入重点调整对象;原则上人口在300人以下必须调整的村,但具历史渊源、文化习俗特点的,尊重历史,妥善保留。
并村后,我市及各县市区又相继出台了扶持新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各地努力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办成实事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全力助推新村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特色二:“并账”并心 推动新村融合发展
“并账”是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难点和焦点。据介绍,我市各村土地、资金、负债等情况不一,相差较大。有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有的是空壳村、负债村。在“三资”融合方面,我市不搞“一刀切”,综合考虑原各村集体资产总量、人均集体净资产拥有量等因素,尽可能照顾到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建立完善集体资产清理方案,给老百姓一本“明白账”。
同时,积极探索股份融合等创新方式,按照一定比例把股份量化到村民,再作清理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并村不并账”现象发生。同时,各地还专门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融合工作开展比较好的村给予支持和奖励。如:武义对集体“三资”完全融合的村一次性补助20万元,永康对直接融合的村给予每村30万补助,磐安县对新合并村给予2016.5万元补助资金。
在此次行政村规模调整中,我市申报直接融合的村1948个,占比81.03%;协商协议融合254个村,占比10.57%;逐步融合的村202个,占比8.4%。
“并心”。在新村命名上,我市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考虑历史渊源、文化习俗、现代文明等综合因素,使新村村名既充满文化内涵,又富有时代气息,既叫得响,又不雷同,能够被大多数村民所接受。同时,按照有利新村发展、方便群众办事的原则,积极慎重、科学合理地确定新地办公地点。在做好资产“并帐”的同时,做好“并心”工作。
特色三:选优配强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我市以此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为契机,选优配强新村班子特别是村社党组织书记,围绕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做文章,基层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规模调大、实力调强、班子调优”新路子。
其中,各地强化实干导向、拓宽选人视野、严把资格条件,乡镇(街道)党(工)委逐人考察研判,分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作出鉴定评价,画好村干部政治表现、干事状态、担当作为的“素描像”。同时,充分运用近年来“红领新青年”储备培养成果,通过深入考察、综合分析、反复比选,把那些讲政治、有本事、群众信赖、作风扎实的人选列为新村班子人选。
同时,各地结合“村干部整治立规创优年”活动,从严落实“五议两公开”“三务”公开,规范村级班子工作例会、工作协调和议事决策等制度,深化“第一书记”“治村导师联盟”等做法,加大对新村班子的传帮带力度,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领导寄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紧扣“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关键,持续深化武义“后陈经验”、浦江“龙山经验”、磐安“365便民服务中心”等创新经验,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其中,着力优化乡村治理资源配置,全面推动行政村规模调整,基本消除300人以下村,切实推进乡村治理高效化。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特色化发展,东阳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此次全国首届农村社区治理讲习班在我市举办,必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我市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在首届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讲习班上,副市长陶叶萍表示,将虚心学习兄弟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服务创新能力,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金华力量。
典型介绍
武义:创新“五个标准化”“后陈经验”再升华
武义是中国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源地。15年前,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在武义县后陈村诞生;9年前,村监委制度从武义走向全国,从“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该制度创新先后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等荣誉,被列为十六大以来我党政治体制改革的十六件大事之一。
15年来,市委、市政府和武义县自觉扛起制度发源地的使命担当,坚持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姿态,立足农村实际,在“接地气”上做文章,在规范化、标准化上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不断推陈出新。2018年,武义出台了《关于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推开规范化建设,今年又形成了一项“村民看得懂、干部做得到、实践好操作”新的制度成果——村务监督的“五个标准化”工作制度(《村务监督工作规范》),实现“后陈经验”的再升华,这也是全国首个村务监督的省级地方标准。
具体做法:组织建设标准化,把好选人用人“出入关”;监督内容标准化,覆盖村务监督“全过程”;工作方式标准化,明确分层分类“作战图”;履职保障标准化,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效能评价标准化,用好考核奖惩“指挥棒”。
东阳:全力打造五位一体的高品质田园社区
2017年底,东阳被列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实验时间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为期3年,实验主题是“以田园社区建设为载体,推动城乡社区融合发展”。
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田园社区?东阳的答案是:“既要留得住乡愁,又要有现代生活品质,体现城乡融合发展”。
具体做法:两年来,东阳紧紧围绕实验区建设主题,以全域建成“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民主法治健全、群众生活幸福、党建引领有力”的田园社区为目标,出台专门的实施意见,构建党的全面领导为“一个统领”的组织体系,坚持工作统筹和城乡统筹的工作理念,建立一个标杆引领、一套指标体系指引、一项载体推进的“三个一”推进机制,全力建设“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服务高效”五位一体的高品质田园社区。
兰溪:全域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
“遇事讨论,要事协商,难事帮忙”,兰溪2019年出台《关于建立村务协商委员会制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试行)》、《村务协商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全域推进村务协商委员会制度,一批村民关注的大事、难事和要紧事得到很好的解决。如黄店镇王家村,通过协商委员会成员引进了客商,建立了“村集体+酒店管理人+旅行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梅江镇密溪村建房户的矛盾纠纷,由村务协商会中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委员主动介入说事评理,使双方握手言和,圆满化解了矛盾。上华街道马鞍徐村由村务协商委员会讨论并形成“先以低租金吸引人气,再逐年提高”等5条中肯建议被村党组织采纳并实施。 具体做法:把握两个层面,做到组织架构清晰;理清三项主责,做到履职内容清晰;明确四种形式,做到履职方式清晰。目前,兰溪这一做法已入选“2019民生示范工程”。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